Archive for the 'Creative' Category

01
十二月
09

Instant Creative Solutions for Advertising

Instant Creative Solutions for Advertising

我猜看到這個標題, 每個人都會像我一樣迫不急待的點進去希望可以得到立即的Creative Solution, 每個客戶都希望服務他們的公司瞬間就能提出一個驚為天人的創意. 透過一個網站就能馬上得到創意解決方案誰不愛? 但, 可能嗎?

Jeff Anferson, Issac Silverglate兩人來自紐約Dragon5公司的創意部門, 他們得到的國際創意獎項用手指腳趾已經數不完了, Titanium Lion, D&AD Black Pencil, Grand Clio, 以及10個One Show金鉛筆等等…現在, 他們要為你提供立即的創意解決方案…

一進入網站, 你需要做的就是寫下想解決的問題, 你的產品或品牌名稱, 然後他們就會開始發想…發想…呆滯…發想…呆滯…喝酒…繼續想…左上角會寫"Live轉播", 下面有跑馬燈寫著"快了快了, 創意就要來了"…有耐性的人可以慢慢等, 如果怕等下去會砸電腦的人請看解答(答案請見本篇最後一段), 想創意, 真的這麼簡單嗎?

創意值多少錢? 前幾天我在Facbeook丟出這個問題, 有人回產值, 有人說緣份, 也有人說看時數, 創意真正的價值該由誰來決定? 要怎麼決定? 專案的成果? 客戶是否滿意? 還是創意人花了多少時間心血? 還是純粹看爽度?

前陣子公司辦了一個創意營邀請了一位瑞典的創意人來分享, 他分享他們公司的做法是專案開始時不會事先跟客戶收錢, 但他們會要求客戶讓他們嘗試新的做法, 也就是說讓他們盡情發揮他們的創意玩他們想玩的, 專案結束後再跟客戶拆賬, 例如客戶這一波的KPI是參加的人數, 那麼他們就會跟客戶說每參加一個人他們就抽多少錢, 如果客戶的KPI是銷售產品, 那麼他們就會依照每個賣出去的產品來按比例抽成, 品牌曝光的部份他沒有說到什麼, 但我想如果是品牌曝光為主要KPI, 也許就是依照campaign創造出的媒體價值來收費, 這模式大部份的客戶會欣然接受, 因為客戶事先不用付費, 創意公司也樂得自在, 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干擾, 成敗雙方共同負責, 是夥伴的關係, 而不是客戶付錢就是老大, 但有多少公司有這個膽敢讓創意團隊去這樣嘗試? 費盡心力弄出來的創意, 如果成果不好, 有可能會做白工, 公司會賠錢, 可能會被老闆K, 有可能丟飯碗等等…這間瑞典公司跳過了一堆煩瑣的計算方式, 時數, 製作成本等等, 直接用好的結果來證明創意的價值…當然這是很理想的狀態, 雖然不抱太大的希望, 但期待國內很快有公司會嘗試這種模式…

這兩個人在發想創意時痛苦以及近乎癡呆的表情我想讓很多創意人都心有悽悽焉, 當然這不是所有發想創意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的狀況, 但八九不離十….我想這個網站主要想傳達的訊息, 是客戶購買的是創意人的時間, 心血, 他們的腦袋, 和他們一輩子的生活經驗, 而不只是漂亮的Layout或影片, 如果時間就是金錢, 那麼我想創意可以用同等的價值來衡量, 各位親愛的客戶及廣告夥伴們, 下次在聽創意人提案的時候, 不妨面帶笑容用感恩的心來聽, 而不只是板著個臉, 因為創意人為你們準備的是大量時間濃縮的精華.

這個網站反諷了客戶忽略創意發想【需要時間】, 以及【創意跟本不用花錢】這兩件迷思, 而且刻意強調【Instant】這個字, 覺得所有創意都是瞬間迸出來的, 因此這兩個人到後來什麼都不會給你, 花了你一堆時間等待, 什麼都沒有…不用花時間等了, 不會有什麼Instant Creative Solution的, 這網站只是要告訴各位, 創意並非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想出來, 小朋友可以很有創意, 但創意要能賣, 牽扯的是情可多了, 目的, 市場, 目標族群, 概念, 溝通方式, 分析, 還有產品跟品牌本身夠不夠強, 媒體…等等等等, 這樣, 您還覺得創意是Instant的嗎?

1.jpg
2.jpg
3.jpg

03
六月
09

新型式的網站

BooneOakley.com

這篇的標題看起來好像很厲害, 新型式的網站…不是什麼web N.0, 也不是什麼社交網站, 而是一家廣告公司的"Homepage".

Youtube, 大家絕對不陌生, Homepage, 這個詞大家也聽到爛, 但這兩者結合會出現什麼東西? 有一家廣告公司運用Youtube製作他們家的網站, 架構還很完整, 首頁, 作品, 新聞, 連絡, 只是每個頁面都是Video, 而且是免費坎在Youtube裡, 他們也在search engine裡煞有其事的打上他們的網址, 結果連過去還是Youtube上的頁面…很好玩也很clever的玩法.

常常在說發想創意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隨機組合】. 過去誰知到肉片 + 麵包可以成就像賣當勞這種速食巨人, 收音機 + 隨身攜帶變成Sony熱賣的Walkman, 網路上面的工具層出不窮, 多到無法想像, 多一些想像力, 有太多可能性在等著你!
01.jpg

03.jpg

05.jpg

07.jpg

03
二月
09

The First Worlwide Site Where Nothing Happens

The First Worlwide Site Where Nothing Happens

長得很像navigation的大紅字大剌剌的躺在畫面左上角, 理直氣壯的寫著【The First Worlwide Site Where Nothing Happens】: 史上第一個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的網站.

剛看到這個網站的時候覺得是個玩笑, 因為直覺就會認為誰去會做個網站然後啥屁事兒都不發生, 一定是玩笑, 於是很認真的開始一行字一行字點, 右上角的時間也點了一下, 真的沒有, 點到候來毛起來用滑鼠在空白的地方狂點, 一定有什麼機關或是祕密, 結果, 這個鬼網站是認真的, nothing, seriously…(如果你有點到什麼請讓我知道). 而且為了讓網友產生懷疑的心態, 這網頁是用Flash做的, 賤吧…完全沒有互動作用的Flash網頁…但為了不讓網友馬上關視窗走人, 他們非常聰明的玩弄了網友對Flash的刻板印象 – 互動性.

這網站很勇敢的在砸錢跟user玩心理遊戲, 現在的網友越來越聰明了, 你這樣寫一般網友會覺得裡面一定有花樣, 先不管一般網友, 身為網路人, 直覺會告訴你客戶絕對不會跟錢過不去, 這個網站看了半天我就在想, 如果在台灣提出這樣的案子, 客戶可能, 不, 一定會把你轟出去, 這網站真的什麼都沒有, 只有KitKat(巧克力棒)的Logo在畫面中間. 雖然是簡單到不行的網站, 但他卻扣住了Kitkat一貫的產品精神 – Have a Break, Have a KitKat, 被網路轟炸夠了嗎? 來根KitKat吧. 個人覺得這做法很聰明, 他們用了網路媒體的特性, 人們不斷的點點點點點, 滑鼠點到天荒地老, 點到手抽筋, 點到眼睛乾掉, 豐富的網路資訊把我們炸的喘不過氣, 這時他的slogan剛好派上用場, Have a Break.

為了讓你記憶更深刻, 這網站耍做了一個小東西, 右上角的時間, 顯示你是幾點幾分進入這個網頁, 晃了半天回過神看看電腦上的時間, 已經過了寶貴的五分鐘, 氣吧? 讓你記憶更深, 想整人嗎? 或是想讓朋友試試他們會不會點到什麼? 把網頁傳出去, KitKat不費吹灰之力達到了兩個目的. 品牌印象, 品牌散播.

最下面還很認真的寫著【如果你發現這網站發生了什麼互動, 請讓網站管理員知道, 因為一定是bug…而且發現的人有獎】…有人認識駭客嗎? 我想吃免費KitKat. bye the way, 他連下面連絡admin的email地方都不讓我點!!

有一點我想補充一下是Think inside the box, 沒錯, 是inside the box, 如何在即有的限制內或有限的預算內發揮, 網路上現在創意活動一大堆, 如何讓你的創意跳出來? 這網站也許預算不多才出這招, 這只是我的猜測, 但創意確讓人印象深刻, 很多時候人們會說預算限制做不出好創意, well, I doubt that. 好創意跟預算不成正比.


kitkat.jpg

07
一月
09

15 Below – 流浪漢經濟學

15 Below

這個網站是一家加拿大的online creative agency – TAXI所發起的活動, 義賣一些上面有名人簽名的多功能保暖外套, 並募款發外套給路邊可能會凍死的流浪漢, 為什麼要發外套而不是食物是因為就像標題寫的, 只要溫度下降致攝氏-15度(Below 15C)的時候, 流浪漢凍死的機率就會暴增, 因此他們用這個溫度的臨界點作為整個義賣的主題.

其中參與這個義賣活動的名人包括名模Heidi Klum, 音樂家馬友友, 歌手Sr. Elton John等等一堆人. 這些義賣的外套被她們的簽名加持過後價值變暴增, 用賣出去募得的款項來將大量的外套捐給流浪漢.

我想有些人可能知道, 報紙對流浪漢來說非常重要, 不是因為他們要了解時事(飯都沒得吃了誰還管時事), 而是報紙有保暖功能(街頭求生101), 因此這件薄薄的外套裡外設計了一堆口袋, 可以讓他們塞一堆報紙進去保暖, 不用的時候也可以摺的小小的帶著走…不用說流浪漢, 一般登山客或是探險家應該也都可以拿來用…

過去我在舊金山的時候常常會有人問我, 舊金山的特色是甚麼? 我想很多人期待的答案應該是"金門大橋", “惡魔島", “同性戀街", “美國最大的中國城"…但我的回答往往是"流浪漢". 去過舊金山市區的人應該知道, 路邊很多流浪漢, 致於為什麼舊金山有那麼多流浪漢, 曾經聽過很多說法, 有人說很久以前東岸的議員付機票把所有的流浪漢都騙到西岸, 也有人說因為舊金山的天氣四季都適合在路邊不會凍死, 也有人說舊金山的居民容忍度比較高, anyways, 總之流浪漢很多就對了, 這邊我想講的卻是流浪漢跟商機的關係…

話說流浪漢之所以沒有辦法改善, 是因為他們的存在造就了許多人的就業機會, 舊金山有很多服務流浪漢的機構, 供們住, 吃, 領救濟金, 政府也能借此提高稅金, 當然, 也造就了像15 Below這種義賣活動的產生, 流浪漢儼然已經成為社會機器運作的重要一環, 如果他們哪天突然消失, 可能會有一堆人失業, 政府也沒有理由提高稅金了…我想這問題應該可以放在蘋果橘子經濟學這本書裡, 或可以寫篇論文之類的吧我想…anyways, 回歸主題, 這外套設計的還不賴, 我都想買一件, 而且網站的設計也很簡單乾淨, 還教你如何使用…我有個問題…流浪漢…會上網嗎?…

001.jpg
002.jpg
003.jpg   
005.jpg  

04
一月
09

Jag Jeans

Jag Jeans

這網站是一家牛仔褲品牌的活動網站, 網站讓網友有機會成為專業的服裝攝影師, 而且有兩位專屬的model給網友拍, 他們會隨意的擺出很多姿勢, 網友就要像專業的攝影師一樣在right time抓到你想要的鏡頭, 相信大家都看過專業攝影師在工作, 你必須要跟model溝通說話, 引導他們, 但這網站…還沒到那麼厲害, 網站製作技術上有也些困難, 因此兩位model就自動做出一些姿勢讓你拍, well, 網站不會平白無故給你玩這些東西, 當然要有產品的致入 – 牛仔褲. 拍完照之後你可以將剛剛拍完的照片整理成一本電子型錄, 寄給朋友, 也可以將每張照片下載變成你的桌面圖案, 型錄第一頁你還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 感覺就像世醫為專業攝影師的作品集一樣, 想當然這本雜誌是這個Jag Jeans產品公司所出版的, 你只是他們雇用的"攝影師", 當網友開心的在分享自己拍下來的作品型錄, 已經不自覺成為行銷人的傳播工具, 將這本有產品致入的點子型錄傳給他們的親朋好友…

可能之前我沒有注意, 但自從數位相機變得普遍之後似乎很多人都變得喜歡拍照, 不管是用數位小相機自拍也好, 拿著鏡頭像大砲一樣的專業攝影機拍"麻豆"(model)也好, 覺得周圍喜歡拍照的人變多了, 網友有個明顯的特性 – 分享, 大家拍完照之後通常都會上傳到一些照片分享的網站跟親朋好友分享. 拍照除了紀錄影像之外似乎也成了讓別人了解你的一種方法, 有些攝影師喜歡用黑白照片, 有些喜歡像LOMO一般的神祕鮮艷, 鏡頭遠近, 取鏡, 構圖, 顏色, 主題等等都可以表現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及觀點, 或甚至只是單純的秀自己, 這網站正運用了人們對攝影莫名著迷的這份insight當作互動的起點. 我都停不住的玩了一陣子, 看看你能拍出什麼吧. have fun 別忘了回來分享你的作品 😉

1
2
3
4




搬家了!

Creativity is Good 搬家了!

thisisethan.com/blog

eye balls

  • 55,713 hits